美文示范
7018米!中国科学家又迎来历史性突破
美狮贵宾会ms092021
近年,南音频频“出圈”,创造了独特的文化景观。2017年,厦门市南乐团的《南音随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文艺晚会上亮相;2023年,南音首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一曲以南音名谱创新改编的《百鸟归巢》火爆“出圈”,特邀台湾南音传承人赖多俐携手泉州、厦门演员同台献艺;2023年12月,全球38个南音社团齐聚泉州,同台演奏嗳仔指《出庭前》,把千年南音艺术及“新国潮”推上新高度。
今年是南音申遗成功15周年,发源于闽南地区的南音,如何走向世界?梳理历史发现,其出海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从泉州、厦门或漳州出发,流传到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同时远播东南亚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二是从台湾出发,走向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等。回响千年的南音,在两岸携手推动下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传承与弘扬。
矢志不渝守传统,是南音在台湾传承发展的基本理念。虽然南音在台湾的传承发展之路颇不平坦,经历了移植、发展、繁盛、没落、复苏和转型创新期,但长期以来,众多南音社团都以坚守南音传统为己任,无论是演奏演唱形态、乐曲结构,还是音乐记写形制、乐器使用等,南音在台湾都因袭汉唐古乐传统,保持原汁原味的艺术个性。
例如,台湾著名南音乐团“汉唐乐府”,其经典剧目《艳歌行》片段《相思吟》,即采用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的演奏演唱形式,与汉代“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表现形式一脉相承,以展现旅途沧桑、愁思牵绊的复杂情态。南音自成体系的工尺谱记法,是古代音乐记写形制之遗存。横抱演奏的曲颈琵琶、十目九节洞箫、二弦、三弦、击拍板等,也都因袭古乐器遗制。由此可见闽台南音一脉相承,是从古至今闽台交往的重要媒介,也是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见证。
作为南音的“大本营”,泉州的南音乐社遍地开花,是赓续南音文脉的关键力量。南音乐社有民间的馆阁乐社和专业的南音社团之分。据不完全统计,泉州所辖12个县级行政区都有南音乐社,民间南音乐社近400个,专业南音社团共191个(其中晋江72个)。据调查,泉州知名的南音乐社都集中在晋江,有沪江御宾南音社(创于1632年)和安海雅颂南音社(创于1907年)等,因此有“福建南音在泉州,泉州南音在晋江”的说法。泉州的南音乐社不仅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还不断与海外侨胞交流互鉴,推动全球范围内南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台湾的南音乐社众多。全盛时期,台湾有60多个南音乐社,呈现出曲馆林立、高手云集的繁荣景象。较活跃的南音乐社主要集中在台北、台南和基隆等地。如台北的聚贤堂(新庄)、聚英社(艋舺)、集弦堂、清华阁(大稻埕)等,台南的振声社、南声社等。目前,台湾有25个南音乐社。台北知名的团体有台湾“汉唐乐府”、台湾心心南管乐坊、两岸南管音乐推广协会、和鸣南乐社、华声南乐社、松山奉天宫南乐团、闽南乐府(台北市闽南乐府管弦研究会)、江之翠南管乐府,台南有和声社、南声社、振声社等。台中、高雄、彰化、鹿港、金门、台东、澎湖也有南音社。众多南音馆社争奇斗艳,异彩纷呈,以多元融合的新艺术理念和舞台实践延续着南音千年文脉。
创立于1983年的台湾“汉唐乐府”,是台湾南音社团中与大陆交流最频繁、创新成果最显著的专业团体,也是南音走向世界的一支劲旅,其“根”在祖国大陆。乐团创始人和艺术总监陈美娥祖籍福建,1986年带领“汉唐乐府”应邀在美国举办南音音乐会。此后,乐团足迹遍布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先后在美国、英国、法国等二十余国演出,也在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名校引发有关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讨论,为传播中国传统音乐、弘扬中华文化作出贡献,创造了南音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典范。
在推动千年南音与时代接轨、与世界同频共振方面,台湾“汉唐乐府”于1995年成立梨园舞坊,正式走上新古典南音的创新之路。陈美娥将南音传统古乐与梨园戏舞蹈的中华神韵融合,推出了“南音乐舞”的崭新艺术表现形式,《艳歌行》《丽人行》《梨园幽梦》《韩熙载夜宴图》等节目,汲取梨园科步、打击乐器、传统武术、历史故事等创作元素,借助现代剧场的灯光、舞美、服装、造型、道具等,不仅再现了繁荣昌盛的汉唐文化,用音乐语言展示了“何以中国”的非凡气度和迷人神韵,也印证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转换,用跨界融合实现了“如何世界”的艺术理想与普世情怀。
在东南亚,南音主要流传于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传承情况与闽南人在所在国的人口比例和闽南文化的传播息息相关。在菲律宾华侨华人中,闽南人约占九成美狮贵宾会ms092021,尤以泉州籍居多,菲律宾因此成为南音在海外传播历史最悠久且最流行的国家,较活跃的南音社团超20个。其中,长和郎君社由晋江南音艺人陈锦戈创立于1820年,是海外华人社会中历史最悠久的南音团体,与金兰郎君社、南乐崇德社和国风郎君社合称为菲律宾四大南音社团,至今与闽南南音乐社保持良好互动。
目前新加坡最活跃的南音社团是湘灵音乐社,成立于1941年,83年来始终和中国本土南音界联系紧密美狮贵宾会ms092021,是新加坡继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瑰宝的重镇,也是推动南音在东南亚创新发展与海外交流的生力军。马来西亚于1887年创立了首个南音社团——仁和公所,各州闽南移民聚居地都有南音团体。印尼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超半数华侨华人是闽南人。20世纪30年代前,不少福建南音乐社到印尼演出,催生了当地众多南音团体,如泗水的寄傲圣道社。
千家罗绮管弦鸣,四海弦歌共乡音。经过长年交流互鉴,海内外“南音文化圈”不断发展壮大,是世界民族民间音乐史上少有的景观。成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海峡两岸之间,南音传至台湾后,两岸南音交流互动持续,屡创佳绩,闽南南音名师源源不断到台湾传道授艺,台湾学人也纷纷慕名来闽南观摩学习,呈现双向互动、共生共赢的发展态势;二是海峡两岸和东南亚之间的互动,体现在南音大会唱、东南亚南乐大会奏(原名为亚细安南乐大会奏)等大型交流盛会。
康海玲,艺术学博士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韩国牧园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艺术学理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戏剧与文化研究、文艺评论等。近年推出《东南亚华语戏剧史》(上下册,合著)、《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戏曲传播》(获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等主要著作。
美狮贵宾会ms092021
面向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教育战线坚定前行、久久为功:“中学生英才计划”累计推荐9000余名优秀中学生进入大学接受科研训练;“强基计划”实施4年来,青年学生以更大热情追逐基础研究梦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在77所高水平高校布局建设288个培养基地,为拔尖学生成长厚植土壤……人才之基,不断夯实。
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跟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密切相关。着眼中西部教育发展,“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分配给中西部地区的比例超过93%,2023年安排中西部省份资金达60.7亿元。“慕课西部行计划”累计为西部高校提供20.7万门慕课及在线课程服务,西部受益学生数量达5.9亿人次。
近年来,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美狮贵宾会ms092021,资助学生约16.2亿人次、资助总金额约2.6万亿元。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招生人数由2012年的1万人增至2023年的13.4万人,累计录取学生近110万人。30万以上人口县均设有特殊教育学校。
在四川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开设音乐、陶艺、书法等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开阔了山区孩子们的眼界;在广西马山县,古零镇初级中学的学生登上了首届学青会攀岩比赛的领奖台;在西藏定日县,扎西宗乡完全小学学生在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上了一堂生动的科学课……歌声、琴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悦动心间。
在西藏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多媒体教室美狮贵宾会ms092021,京藏两地师生在“云端”隔屏相望、亲切问候,一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课拉开了序幕;在浙江杭州市丁兰第二小学的体育课上,智慧体育系统通过高分辨率、高帧率的摄像头,对学生立定跳远过程中的关键运动节点,进行全方位、多细节的捕捉……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山海,智慧课堂插上数字之翼,教育数字化的中国实践迸发出强大力量。
自信走向国际舞台。西南交通大学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展课程、教材建设,辐射海内外200余所高校、10万多名线上学习者。南方科技大学帮助柬埔寨、肯尼亚等13个亚非国家建设智慧教室,当地学生得以接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知识。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版上线,为全球学习者提供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的学习支撑。
世界瞩目中国教育。国际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研究所落户上海,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设立的第十个一类中心,也是其在欧美之外首个全球性一类中心。如今,越来越多高校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内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和跨领域、跨国界科研合作,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重要教育中心。